筹备、编排、打磨逾两年,杂技剧《天山雪》近日先后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、大宁剧院、松江云间剧场完成首轮试演。前日,来自全国的杂技专家齐聚一堂,为《天山雪》的进一步修改“搭脉开方”。
此前,备受赞誉的《战上海》被视作杂技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,它开创了杂技崭新呈现方式,为杂技讲好中国故事拓宽外延。当日,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拿《天山雪》和《战上海》比较,纷纷指出,如今摆在上海杂技团面前的最大挑战,便是如何寻求一次自我突破。
重大题材 迎难而上
【资料图】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屯垦戍边,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青年奔赴新疆投身边疆建设,再到中巴公路的修建(破山开路),一直延续到新时代上海与新疆两地杂技人深化文化教育合作……杂技剧《天山雪》要将这段横跨70载的援疆历史浓缩在短短两小时的作品中,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清晰梳理故事线,要在镜框式舞台里施展杂技的顶尖技艺,要自然流畅不刻意地让技术恰如其分地服务于艺术。
艺术总监俞亦纲深谙这一选择难度,却坚持迎难而上:“上海援疆、文化润疆,这一题材的当代性和时代性值得我们去挑战。”为能还原历史细节,上海杂技团、上海马校、新疆杂技团三次组团实地采风,主创人员查阅了种种历史资料。“不同于《战上海》主题突出,《天山雪》是要在一个历史大背景下重写一个故事,它要展现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,而这些人很多就生活在我们身边,是我们的父辈,甚至祖父辈。”
“上海杂技团能够在《战上海》获得巨大成功且依然处于高热度的时候,大胆推出《天山雪》,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。”原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李恩杰说:“《天山雪》的基础并不比《战上海》差,难的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要绕开《战上海》已使用过的杂技节目另辟蹊径,考验编导的创意能力,更要求演员快速掌握新技能。”
如果说《战上海》的成功打开了杂技的新局面,引领一批杂技剧的涌现;那么《天山雪》的后起直追则让人看到杂技人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。原中国杂技团团长张红坦言:“《战上海》解决了一直以来我们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杂技剧技与剧的平衡,而《天山雪》则正在解锁弱于叙事的杂技剧如何展现复杂宏大题材,这是全新阶段的探索,也期待它开创杂技新态势。”
剪去枝蔓 适当留白
《天山雪》首轮演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画面很多,精彩段落呈饱和状令人目不暇接,这也让不少专家感到这一捧“天山雪”有些许满溢感。
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,在《天山雪》中看到不一样的杂技形态,也看到了沪疆两地杂技人锐意进取的精神。因对《天山雪》寄予厚望,他坦言观后觉得“不满足”,他建议从编剧着手进一步突出主演王怀甫的戏份,发挥其串联故事线的作用,让人物更丰满,让作品适当留白。
知名评论家毛时安肯定了这部作品的高立意、大格局:“能勇于触碰这样宏大的题材,体现了沪疆两地艺术家的政治担当和文化担当。”浙江音乐学院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林宏鸣也指出:“《天山雪》的立意和挑战有多大,它的意义和价值就有多大。但是反过来,它的意义和价值有多大,它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有多大。”
林宏鸣观看的那场演出,意外地在全剧进入尾声时再度迎来了一波小高潮,原来是字幕简单扼要地摘出了当年为修建中巴公路牺牲的战士人数,想到那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不少观众红了眼眶。他建议将真实的历史背景提前交代,这样能让为修路飞越雪山、搭链铺桥、经历千难万险的过程更具震撼力。
据悉,在聆听了专家们的建议后,杂技剧《天山雪》将进入新一轮的修改打磨,预计于今秋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。
(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