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内容充满主观偏见,请自行斟酌是否继续阅读。
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属于发布者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.2-热带作战服
1.2.1-战后的早期热带作战服
二战结束后,传统的卡其作训服(Khaki Drill,KD)快就作为常服使用,直到1960年。但是东南亚战区列装的丛林作战服则继续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当然,提及英军二战期间的丛林作战服,就不能不说起大名鼎鼎的Aertex布料。Aertex诞生于1895年,具有良好的透气性,且保持了一定的强度。然而大规模应用却是在二战期间,远东的所有英军和英联邦国家部队都配发了Aertex布料的猎装(No.6 热带阅兵服,Bush Jacket)或衬衣——中东地区的驻军则依然配发传统的KD。1942年在新加坡的溃败后,英国人临时将卡其色的Aertex衬衣染成绿色,以更好的适应丛林的纯绿色环境。不过真正的绿色Aertex衬衣则是从1944年开始生产的。
战后,1944年款型的绿色Aertex衬衣、猎装与廓喀尔裤(纯棉斜纹布,也被归为作训裤,Drill Trousers)成为丛林地区英军的“主要”(而非“标准”)战斗服。为区别于战时的制服款型,统一归为1950 Pattern,这种归类确实很勉强,因为上下装都是完全是不同材料。
1950 Pattern热带作战服包括:
丛林衬衣:Jungle Green Shirt 1950 Pattern,标签只标英制领围尺寸;
猎装:Jacket Bush Green 1950 Pattern,军官专用,包括长袖与短袖两种版本;
廓喀尔裤:Trousers Drill Green 1950 Pattern;
奔尼帽:Jungle Hat, 1950 Pattern(实际就是 1944 Pattern的战后生产版).
请注意,英军此时还是采用Jungle(丛林)而不是Tropical(热带)命名此款制服,因为当时英国人还未打算研制热带地区专用作战服。这种磨磨蹭蹭的进度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非官方版本。
Aertex衬衣(也称为 JG 衬衣)的尺码系统采用传统的领位标注系统,即尺码数=领围(英寸)。通常14 1/2(14.5英寸,即37cm)领围的尺码对应34-36英寸(即88-92cm)的胸围。只有这个作为参考,因为我只买到了我的尺码……。袖子不必考虑,因为从来都不会短的。
Aertex猎装存在同样的版本问题,而且军官总是可以定制自己的制服,这又给了裁缝们很大的发挥空间。此外,它的下摆口袋在穿戴44P装具后就成了累赘,当然这并不是猎装本身的错,因为这种从殖民地时期沿用至今的制服,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要面临现代化战争的检验。
基于此,作为过渡的1957 Pattern猎装取消了下摆的口袋,并把领子改为衬衣式样——这让它看起来更像衬衣,实际上一些线上卖家也错误的把它标记为shirt出售。
尽管Aertex猎装有两个战后公发版本,但两者的尺码系统却是一样(也与二战的猎装尺码系统一致),可又与战后的DB尺码系统所有差别,好在前文《冷战英军装具收藏指南之二》中已经给出了互换表,强迫症患者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。
1950 Pattern廓喀尔裤则是二战期间DB作训服(DB DENIM)的裤子的改进版本。战后版本分别改进了束腰带和口袋的位置,不过非官方版本也非常多。1960年新版作训裤(Overall Trousers,这是英军中真正被称为“作训裤”的裤子)下发后,廓喀尔裤仍然并行生产到了70年代,直到库存消耗殆尽后才从我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。
1950 Pattern廓喀尔裤的早期版本仍继续采用二战尺码系统,但60年代后期的批次则开始采用战后的DB尺码系统(前文《冷战英军装具收藏指南之二》中已有)。好在标签上都有明确的腰围、臀围与腿长范围,不太可能搞混。
1950 Pattern奔尼帽,实际就是1944 Pattern的战后版本。这一时期的纯色奔尼帽与之后的DPM版本一样都是为了适应热带环境,因此帽檐相对较长,但也经常被手工裁短以便于在丛林中活动。
类似猎装和衬衣,奔尼帽也有卡其色,非常适合中东沙漠地区与印度半岛。奔尼帽标注的尺码即头直径,需要换算成头围,即尺码x2.54x3.14=头围(单位cm)。
尽管英军从没有把猎装正式归入作战服,但军官却可以在战区穿同样采用Aertex布料的猎装,不需要解释,问就是RHIP——Rank Has Its Privileges。
1950 Pattern作战服不仅在英国本土生产,远东地区驻军也会找当地的裁缝自行定制。这是很正常的情况,想象一下东南亚地区湿热气候,公发的那几套制服显然是不够的。当然,这些不同的版本并 没有 (双重否定,请自行品味)造成非常大的混乱——Mike Chappell在KHAKI DRILL & JUNGLE GREEN: BRITISH TROPICAL UNIFORMS 1939-45 IN COLOUR PHOTOGRAPHS (The Crowood Press出版社2000年出版)的前言中回忆道:
“……到1953年时,我已经19岁,并成为一名陆军下士,在皇家罗瓦尔汉普郡团(Royal Hampshire Regiment)第一营掌管一个步兵班。接到开往马来亚后的命令后,我们在英格兰的一个军营里领到从林绿色的制服和装具(包括短裤)。我和伙计们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分类,试图辨认出每一种衣服、挎包和皮带。最后剩下几条绿色的棉质腰带,每条都有一个类似“老鼠夹”的扣具。没有人能弄清楚它们的用途,无论是老兵还是通过“国民服役”(National Service )计划招募来的聪明小伙。腰带怎么也装不上,不过我们还是照单全收了。我们把这些东西带到了远东——最后把它们带了回来,并在退役的时候交了回去。即使到那时,我们仍然不知道怎么对付那条腰带。
“多年后,我偶然发现,它们是用来搭配二战时期的一种猎装。显然,当这些猎装被打包发往远东的时候,肯定是没有配套腰带的。拿到这些东西的另一群人也会引起同样的困扰。
“人们很快发现1950 Pattern的丛林作战服是一种最不实用的制服,既不适合作战,也不适合阅兵。猎装是一个蹩脚的设计:下摆的口袋会被腰带挡住,而且只有把背后的框褶打开才能穿得舒适。配套的裤子腰部两侧都有一个巨大的金属扣,当穿戴装具时就会摩擦髋骨。幸运的是,我们在马来亚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丛林战斗服的大量库存,并从中找到了一些更实用、更耐用和更舒适的款式。在1957年的中东地区,战时老式的KD战斗服还在继续使用,也同样证明了1950 Pattern 丛林作战服确实不咋地。”
正如上述,这一时期的作战服有不少是驻军在本地自行采购的,因此不能简单的从标签来判断是不是原品。特别是考虑到Aertex布料目前几乎难以找到,所以看到Aertex布料的战斗服就无脑收吧——如果你对东南半岛行动或者苏伊士危机感兴趣的话。(顺便说一下配套的 44 Patten装具本人正在清理,可去某鱼搜索,全网唯一)
1.2.2-过渡时期的非官方搭配
随着冷战帷幕的拉开,英国人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欧洲以外驻军作战服的设计。但是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前,身残志坚的1950 Pattern热带作战服显然不能满足各地驻军的要求。因此出现了各种组合,羊毛衬衣(特指 SHIRT, MAN'S COMBAT)配营区裤(TROUSERS MEN'S (Lightweight) )或作训裤(TROUSERS OVERALL)也是很常见的情况。
羊毛衬衣的一个广为人知的绰号就是Hair Mary,如果这个典故不好理解的话,那么另一个恶毒的绰号Itchy Shirt应该能让你背后发痒——当然,对于早期的纯羊毛衬衣,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抱怨,真正的槽点是从大量使用合成材料的1971年版开始的。不过陆军官方通常有一个非官方的正式叫法:KF衬衣(Khaki Flannel Shirt)。
由于羊毛衬衣的生产持续了很长时间,我们不得不匆匆拉个清单来介绍各种版本的演变:
二战初期版,分为军官和士兵两款(主要在领口材质上有些明显区别),实际上是一种无领套头衫,卡其色,没有口袋,采用金属纽扣。开战后很快就被有领的改进版本替代。不要问尺码,我不知道这个版本是什么尺码系统。
1944年版,同上,采用塑料纽扣,有些自行采购的商业版本可能会有左胸口袋(商业版实际就是当时的Work Shirt)。尺码系统为8型尺码,Size1至8分别对应的实测胸围分别为,36in,37in,39in,41in,43in,45in,47in,48in。请注意,这里的胸围是指衬衣测量胸围,对应的标称胸围应减去4in(合10cm)至6in(15cm)。
1948-1949年版,大幅度改进版本,缩短后摆,采用了附领和方形框褶口袋,增加了肩部军衔带,然而仍然是套头衫。
1951年版 - 小小的改进了一下,增长后摆,但把前摆缩短了。
1964 Pattern,标签为 SHIRT MAN'S KHAKI FLANNEL 1964 Pattern,这个版本已经有点现代款的雏形了,下摆又被缩短,而且终于不是头套衫了——前门襟一开到底,胸前两侧各一个口袋。尺码系统直接对应领围尺寸(和前面的Aertex衬衣换算的方法一样)。
1971年版,也称为1968 Pattern,标签为SHIRT MAN'S COMBAT 。与1964 Pattern同款,但口袋取消了框褶。尺码系统采用新的4型尺码,Size0至3对应胸围分别为:36in,40in,42in(接近170/92,供参考),46in。很显然,英国人此时已经考虑尺码的中位数分布情况,不再设置实际使用很少的超小码和超大码。
最后版,也称为1976 Pattern,仅把下摆改为齐平。不过实际上又分为两个版本,早期版为卡其色,后期版为橄榄绿,除此之外完全相同。这款衬衫一直生产到了1985 年,此时开始下发OG 通勤衬衣(SHIRT MAN'S GENERAL SERVICE OG),由于主要的供应商是Ben Sherman公司,因此也被称为Ben Sherman衬衣。
进入90年代后,随着CS95系统的出现,OG通勤衬衣被我们现在所称的“营区衬衣”(SHIRT, MAN'S GENERAL SERVICE OLIVE ARMY,官方名称就是通勤衬衣,完全没有barracks的字样)替代。不过这两款衬衣版型完全相同,后者仅在材质上改为涤棉(实际上OG通勤衬衣也是涤棉,但是营区衬衣的涤纶含量高达65%,所以一般都把前者称为纯棉的)。
关于羊毛衬衣有个都市传说:早期批次中有采用绿色法兰绒布料的版本。不过一些老兵有专业的改色方法:把崭新的羊毛衬衣放进一个装满强漂白剂的桶里泡起来——这样可以烧掉大部分绒毛,然后将它塞进洗衣机里狠狠洗几遍(通常被称为“沸煮”),这时就会变得非常适合贴身穿着,而且颜色也变得原谅起来。当然,实际上是有绿色版本的,只是非常少。
羊毛衬衣的独特魅力显然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。在温带地区穿作战服时,按条例必须搭配羊毛衬衣。很多士兵都会用T恤(甚至在二战中也是如此)来替代羊毛衬衣,伞兵则悄悄换成更不容易被发现的Aertex衬衣。皇家宪兵(Royal Military Police, RMP)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揪出这些乱穿衬衣的士兵。
作训裤(TROUSERS OVERALL)实际上是与作训夹克配套的裤子。廓喀尔裤虽然也被称为作训裤(Drill Trousers),但作训服(Overalls )才是DB作训服(DB Denim)的继承者。作训裤的版型实际上与68P的血缘关系更近一点,但是材质却是纯棉斜纹布(与廓尔喀裤材质一致),非常轻便,因此受到了广泛好评。作训裤采用与68 Pattern相同的尺码系统(前文《冷战英军装具收藏指南之二》中已有)。
作训裤的生产从60年代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末。尽管初衷是作为轻便的工作服配套使用,但是偶尔也会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作战裤使用(RMP来查啊!!!)
营区裤(TROUSERS MEN'S (Lightweight) )很快就替代了作训裤。两者看起来很像,但是任然很容易区别。个别供应商的营区裤继承了作训裤的圆边收角的地图口袋样式,与批次先后并无直接关系。此外,作训裤合同号以A78和CT4B为主,营区裤基本从CT4B、SL33/34开始一直延续到了DC。进入90年代后生产的营区裤逐渐取消了地图口袋。
营区裤的生产从70年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后,不过除了地图口袋以外,版型从未发生过变化,所以如果不是原教旨主义者的话,找一条带地图口袋的版本足矣。
早期营区裤采与68 Pattern相同的尺码系统(前文《冷战英军装具收藏指南之二》中已有),中后期的批次则采用标准的NATO尺码标识,即内侧腿长/腰围/臀围。
作训裤与营区裤的主要区别有:前者前门采用钮扣,后者采用塑料拉链;前者采用隐藏式侧兜,后者采用开放斜兜;前者后兜为开放式,后者带兜盖;前者腰部内有与60P/68P相同的背带扣,后者采用类似85P的金属腰围调节扣。
1.2.3-No.9 热带作战服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